找到相关内容523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句经与遗教三经

    按照智旭的讲法,不灭而示灭,是为了断除众生对于身命的  执着以及对释尊的倚赖,已灭而无灭,留下遗教作为众生真  正的信受归止以及修行法门。这真是苦口婆心,千智万悲。  又依道霈的看法,亦同样在「法界无...

    张火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870799.html
  • 佛禅“法”“悟”于诗论的影响

    “死水里浸杀,以实法系  缀人。”云章悦云:“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澄公有  法远授人,死语也,死语能活人乎?”可见执着于假言之法  以为实法,乃死水浸杀之死法,死语、死句,亦即死法之意  ,而...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970800.html
  • 佛学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

    中阴世的概念,使得瞬间变身可能发生。然后初期大乘将转女身成佛呈现在辩论的场景,来证明部派佛教的执着色相。而这种辩论、变化都是「方便」此一菩萨教化的权现(Ku, 1984)。但是古正美并未继续研究何以...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2170811.html
  • 格义新探

    不正确,又何必去执着固守前人所留下的错误呢﹖由此来看,道安的立场,才真是「依法不依人」,不一味墨守旧误的传经者。  据前论, 道安放弃格义,应在石虎即位之后( 349AD ),至到飞龙山与僧光相叙这段...

    李幸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2470813.html
  • 《声闻地》中“唯”之用例考察

    等五种善巧所缘 (可对治执着自相我等,愚于因、缘、无  常、苦、空、无我等 )、 (3)下地□性上地静性、苦谛集谛  灭谛道谛等「净惑所缘」(大 30, 428a1 8ff. )。  其次, 「影像」...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670853.html
  • 宁玛派版 《死者之书》 的死后世界

    惊慌而去寻找保护者,所以逃入前面所说的华厦,或岩穴,或地洞,或森林中,或莲花等的圆花瓣内,躲藏在其中,恐惧外出。心想着「现在不可以从此外出。」由于畏惧与它分离,所以你非常执着那场所。其次,若外出时,你...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0770897.html
  • 试论隋与新罗的“佛教外交”

    ﹐我们不必深究他在甚么程度受梁武帝影响﹐  也无须执着觉德与明观是否新罗僧人﹔可以肯定的是﹐  304页  梁陈二代以佛僧陪同官方使者到新罗﹐目的是促进彼此关系  ﹐是一种寓宗教于外交的手法。  由此...

    黄约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4270924.html
  • 蔡耀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严净/清净 (1)

    指依于般若空智的开发进而离于实有之执着所达到的不可得与无所沾着的境界,乃对 应于智慧暨方便善巧的层次,而此亦构成特别是「般若大乘」修学所显扬的重点课题,其梵文通常用字根 √'sudh 的衍生变化字。...。然而,在一路进取累积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即需纳入至少二项用来超越的准备工作,也就轮到「放放放」这个指导原则上场来运用。第一项准备工作,可做为代表的说法是,「亦不发起执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俱行之心」(p...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3471036.html
  • 佛教各宗对净土分类的看法

    生,所以叫真土。应土是随机所现,所以有一定的方  处分限,有染净善恶的差别,有庄严等种种的差别。法性土  是约诸法理体本具的实性上说明「士」与诸法理性同体,虚  融无碍,众生由自己的妄想执着,于此生起...

    宏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871071.html
  •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

    佛教的问题。  他认为,禅宗所说的“教外别传”并不是说在经教之外另有一种秘密的传授,而仅仅是表示不同于一般的佛教教学方法。佛教的全部经教本来是说明如何修  证的理论与方法,但是一般人执着于经教的理论,把...

    邢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471099.html